【人民网安徽频道】圆梦今朝——写在合工大宣城校区开学之际

发布时间:2012-09-27浏览次数:540

圆梦今朝——写在合工大宣城校区开学之际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一个消息在皖东南123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传递着:合工大宣城校区开学了……

278万宣城人的梦想,整整30年的期盼,2年的多方争取,1年的全力建设,在9月17日这一刻,梦圆啦!

众望所归盼落户

2011年12月2日,一个好消息从北京传来,教育部以教发267号函于当天批复:“同意合肥工业大学在安徽省和宣城市的支持下,在宣城选址建设新校区”。消息传来,全市人民欢欣鼓舞。

这一刻,宣城人等了太久。

由于种种原因,我市历史上曾经的一所本科高校——安徽劳动大学于1982年7月搬出了宣城,这成为所有宣城人的遗憾。何时能够再建一所本科重点高校,也成了全市人民心中挥之不去的多年梦想。

失去方知珍贵。但仅仅依靠宣城的力量独自再建一所本科重点高校何其艰难?!从全国高校政策及发展来看,近年来已经基本不批准建设新的高校。从我市现实情况来看,再独自新建一所高校很多关键性条件都不具备。

一线转机出现在2010年。当年1月国务院批准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明确提出:鼓励国内高校到示范区联合办学、兴办分校或独立学院。这为我市创建高校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指导方向。此时,合肥工业大学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正在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机会来了就不能放弃。市委市政府果断提出“交钥匙”的创举,即:我市在高教园区划出土地,建好新校区,然后无偿交给合工大使用,合工大负责办好学校。也正是这一创举,为合工大宣城校区的落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此以后好消息一个个接着传来。

2010年7月29日,我市与合工大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市校合作内容之一为合工大在宣城创建新校区。

2010年8月,市校在通过多次考察之后形成共识:创建新校区,要定在高品位,具体来讲:就是一定要办一本学校。

2010年10月10日,市校共建宣城校区可行性论证会举行。经与会专家一致论证,初步确定了办学方案,并提出对校名的表述为:宣城市人民政府、合肥工业大学决定共建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简称合肥工业大学(宣城)。

2010年12月2日,省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对市校合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向教育部报送了支持我市与合工大共建宣城校区的专函。

2011年3月28日,我市在教育部领导来宣调研之际,汇报了市校合作共建事宜,得到了部领导的首肯。

2011年9月5日,市校就请求批准建设合工大宣城校区向教育部有关领导作专题汇报,得到再次肯定。

2011年12月2日,教育部批复:同意合肥工业大学在安徽省和宣城市的支持下,在宣城选址建设新校区。

2011年12月31日,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开工典礼隆重举行。

“没有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合肥工业大学的大力支持,没有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策,校区是无法落户宣城的。”回顾整个校区落户宣城过程,做为一名见证者,市教体局局长张宣标感慨地说。为了合肥工业大学能够早日落户宣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成了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合肥工业大学的“常客”。

众志成城促建设

薰化路往泾县方向,约5分钟车程,一座独具宣城特色的山水园林式校园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但谁又能想到,一年前的这里荒草丛生,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几个工程人员头戴草帽、手拎水壶来到这里,开始对这片岗地拓荒。

“截至目前,开工工程建设面积21万㎡,交付使用14.5万㎡,铺设市政道路草皮60.5万㎡,土方平衡260万m3,建设道路6507米,景观铺装4万㎡。”一年后的同一时间,当北京城建集团合工大宣城校区项目部杨进岭书记说出这组数据的时候,所有的人不得不惊叹于这是一个奇迹。

一年时间,建成一所大学,并投入使用,这是我市城市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被称为“宣城速度”。

奇迹的诞生,与我市的主动出击,超前谋划分不开。市校合作意向刚刚敲定,我市就超前谋划,于2011年4月启动规划等前期工作,6月完成设计招标,8月底完成部分施工图设计,9月16日所有前期准备工作就绪,为12月31日的顺利开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奇迹的诞生,与所有参建单位的大力支持分不开。请看这样一组数据:建设施工单位近70家,指挥、协调、管理的部门30多个,最多时5000人同时施工。承建方北京城建集团,像重视北京奥运工程一样重视校区建设,从全国各地抽调技术管理骨干近300人驻扎工地,夜以继日地推进工程进度;市住建委先后抽调骨干74人,由主任郜建平带队坐镇建设工地,切实加强工程现场管理;市教体局先后抽调各类骨干32人,夜以继日,全程参与校区建设工作;市招投标中心采取五项措施对校区相关招标采购工作实行“绿色通道”……这一切均为校区顺利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奇迹的诞生,与所有建设者们的无私奉献分不开。北京城建集团合工大宣城校区项目质量部长刘立君,为了工程质量,母亲骨折都没能回去看望,父亲因肺病住院一个月才陪伴两天他就含泪回到工地。宣城市重点局工程科科长刘朝明,自去年8月份派驻到指挥部以来,一心扑在了工程建设上,期间女儿参加中考也没有时间去照顾,母亲因病去世他依然带着悲痛奋战在一线。市园林局工作人员包晨在抢抓校区绿化时,被钉子把脚戳伤,第二天又一跛一跛的来到工地上。市教体局工作人员张超,把仅仅5个月的孩子送回老家,一两个月都见不到一次……

奇迹的诞生,与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全力支持分不开。全市各部门、广大企业、社会各界纷纷关心、关注校区建设,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为校区建设添砖加瓦。宣城军分区多次抽调驻宣官兵,参与校区建设。团市委先后组织600余名志愿者来到校区,参与校园卫生清扫任务。供电部门与“宣城速度”赛跑,无论是正式用电建设、还是临时用电,无论是杆线迁移、还是故障抢修,都行动迅速、工作到位,出色地完成了每一个急难险重任务。高温期间,全市30余个部门和单位送来了避暑降温物品,看望慰问劳动者,市卫生局更是安排了医疗小分队,为广大建设者提供医疗保障。宣城爱心车队的的姐的哥们先后两次自发组织来到校区,送来慰问,参加建设……

奇迹的诞生,没有任何的取巧,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是毋庸置疑的。为确保项目质量和安全,项目建设指挥部严明纪律,跟踪审计、排查隐患,确保安全、质量、进度齐头并进。据了解,目前交付使用的所有工程全部达到“安徽省优质工程”标准,今年4月份,项目更是被授予“安徽省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的殊荣。

众人出力助迎新

2012年7月22日,又一个好消息从合肥工业大学本部传来,当天下午,合工大宣城校区圆满完成今年2600人的招生计划,大部分省市实现了第一志愿一次投档就完全招满的目标,招生情况良好。合工大宣城校区实现了当年建成、当年招生的历史性突破。

考虑合工大宣城校区今年迎来的是首批新生,加之合工大刚刚落户宣城,我市主动作为,积极协助合工大做好新生开学报到的各项工作。4月份,我市就已经着手谋划开学迎新工作,6月27日,我市召开协助宣城校区开学迎新工作动员会,制定相关方案,成立了由市直20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迎新工作领导组,明确了部门职责,并分别于7月1日、10日、17日及8月17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与合工大宣城校区管委会多次对接。9月11日,我市又在原有迎新工作领导组基础上,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宣城市合工大宣城校区迎新和开学典礼筹备工作协调小组,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迎新和开学典礼筹备等工作。

各有关单位纷纷行动,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全力以赴做好迎新工作。市教体局积极完成所承担的单项迎新任务,并购置了学生家长临时就寝所需用品,将宣城校区编入百度电子地图等工作;市委宣传部积极营造迎新社会氛围;市公安局多次召开迎新安保工作会议;市交通局积极做好迎新车辆调度工作;团市委积极招募志愿者,安排引导咨询台,为新生提供服务;市城管执法局对市容市貌进一步加强整治;市食药监局对市区餐饮酒店情况开展排查……

为广大新生做一点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家纷纷行动起来,以实际行动迎接新生。7月17日,团市委招募迎新志愿者的通告一经发布,在全市上下反响强烈,报名者络绎不绝,年龄最大的72岁。7月19日,宣酒集团拿出500万元,专门用于对合工大宣城校区品学兼优、家庭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如今,走遍宣城的大街小巷,迎新成了最热门的话题,广大市民像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一样,表达着对新生们的欢迎。

伴随着迎新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又大胆创新,准备在开学至国庆期间,在校区内开展以“送资助、送讲座、送文艺、送资料、送工艺、送特产、送旅游、送体育、送交通、送联谊”为主题的“十送活动”,使广大新生充分、真切地感受到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今天,文化底蕴深厚的宣城,敞开怀抱喜迎工大新生;明天,怀抱梦想的莘莘学子,将在这片热土放飞希望!

原载于人民网安徽频道2012年9月17日

http://ah.people.com.cn/n/2012/0917/c228077-17489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