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0563-3831320 0563-3831317
一、系简介
化工与食品加工系是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2012年首批成立的系之一,是依托合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和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的师资、专业、学科和平台资源、在宣城校区开展化工与制药类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相关专业的教学实体。该系2013年将按化工与制药类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二大类专业进行招生,其中,化工与制药类将依据实际情况设立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等专业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将依据实际情况设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生物技术等专业方向。
该系的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二个优势本科专业,均已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基础厚,师资力量强,教学管理规范,有国家级特色专业。依托合肥工业大学坚实的办学积累,以及新的办学模式探索和实践,会在宣城校区形成新的办学优势。
二、专业方向介绍
化工与制药类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是安徽省内成立最早,招收化工类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最早的化工院系。目前有材料科学、材料化学工程、生物质化学与化工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化工、材料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化学工程、材料工程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和材料学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应用化学3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教授25人,副教授35人,7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12人(含兼职),硕士生导师69人(含兼职);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具有出国学习、研究经历的教师超过教师总数的1/3。近年来学院培养的各专业本科生一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考研率30%以上。
学院在学科建设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注重新学科生长点的培育,强调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相结合,注重面向工程实际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在化学工程技术及其相关领域已形成了精细化学品与精细化工、材料化学工程、电化学工程、化工新型分离工程与技术、生物质化学与化工等有优势的研究方向。现有农产品生物化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可控化学与材料化工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安徽省功能高分子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精细化工催化加氢工程技术中心、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等教学科研、学科基地。
化工与制药类目前设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等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二个专业方向在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设计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各有侧重。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方向
本专业为安徽省特色专业,于2011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合肥工业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也是学校教学科研力量雄厚、办学特色鲜明的重点发展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宽厚、综合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
主要课程: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工艺学、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设计、化工工程实训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化工、石油化工、环保、材料、能源、轻工、医药、冶金等工业部门、科研与设计院所以及政府机关,主要从事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产品研制与开发、工程设计、品质控制、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方向
本专业为2012年新增专业,紧密结合我国的能源国情,围绕化石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开发、能源转换及利用过程中的环境化工等3个本科教学模块,设置相应的教学课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能源化学与化学工程专业知识,较强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国际视野开阔,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化工热力学、电化学原理、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设计、化学反应工程、化工传递过程、化学电源、新能源材料化工、生物质化工、煤化工工艺学、无机化工工艺学、石油化工工艺学、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环境工程导论、化工节能技术等。
就业方向:能在煤化工、石油化工、新能源材料化工、化学电源、化工环保等相关行业从事产品研制与开发、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产品营销等方面工作。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食品工业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朝阳产业,是我国近年来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一个行业,其工业总产值已连续多年位居我国工业各行业的首位。食品质量与安全是全球关注的一个焦点,关系人类健康、社会稳定与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本专业类培养能运用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知识,从事现代食品工业、食品安全、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所属学科处于国内同类学科的先进行列,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设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专业具有食品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包括食品科学,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4个二级学科;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还拥有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78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9人,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4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专家3人,全国科技标兵2人,省部级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4人,黄山学者特聘教授3人,黄山青年学者5人。
本专业类涉及的知识面宽广,基础理论丰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目前设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生物技术三个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三个专业方向在培养学生掌握食品加工、营养和安全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各有侧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侧重食品加工工艺和机械装备方面能力的培养,主要课程包括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生物化工原理、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方向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方向侧重食品安全检测、营养评价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主要课程包括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生物化工原理、食品营养学、食品加工工艺基础、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毒理学、食品免疫学、食品安全学、食品质量控制技术、食品质量标准与法规。
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方向
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方向侧重利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和细胞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开展食品加工制备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方面知识的培养,主要课程包括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生物化工原理、食品营养学、食品加工工艺基础、食品分析与检测、基因工程原理、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和酶与蛋白质工程等。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设置系列集中实践性环节、课程设计和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